阿拉善盟四项措施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 发布日期:2013-06-07 10:37
- 浏览次数:
落实责任,统筹拟定培训计划。一是制定印发《阿拉善盟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对全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基层党委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定期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定期总结年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研究确定下年度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内容和目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衔接。三是各基层党委按照党员教育培训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教育培训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截止2012年底,全盟共有基层党组织1369个,党员19921名。2009年以来,共培训党员86864人次。其中,培训农牧区党员14109人次,机关党员36788人次,社区党员11818人次,“两新”组织党员1545人次。
注重实效,分类开展主体培训。一是深入推进农牧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盟委组织部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嘎查村(社区)书记示范培训班。各旗区每年对嘎查村(社区)书记开展一次不少于40学时的普遍培训。2009年至今,全盟共举办各类农牧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46期,培训农牧区党组织书记822人次。二是积极实施新党员培训工程。通过集中学习、知识竞赛、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对新党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2009年起,全盟共举办新党员培训班221期,培训新党员5003人次。三是大力开展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盟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期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并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开展岗前培训。各旗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嘎查村“两委”班子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各苏木镇指定人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学。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以来,我盟共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35期,培训大学生村官201人次。四是组织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开展农牧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作。2009年起,全盟共举办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120期,培训党员3923人次。
丰富内容,激发党员参训动力。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外出考察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组织讲师团、先进典型、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牧区、社区、企业、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组织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认识和宗旨意识。四是拓展阵地功能。按照“完善功能,强化服务”的要求,把嘎查村(社区)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创新手段,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水平。一是继续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做好站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各站点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教育培训的质量和 效果。2010年底实现了党员电化教育终端站点全覆盖。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党员远程教育上电视、上电台、上报刊、上手机、上网络“五上”工作。立足盟情实际,更新手机党课,设置了党建知识、支部视点、盟情便览等12个子栏目,定期面向全盟党员发送,增强了手机党课的视读效果。三是开发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