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动态

《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内蒙古向重点帮扶旗县选派科技特派团

智慧播撒乡野 论文写在大地

——内蒙古自治区向重点帮扶旗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纪实


当科技“牵手”农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小麦种植户王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么说吧,多亏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我在2022年6月及时改种燕麦草,不仅避免了大旱带来的损失,还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就业,科技的力量太强大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以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22年以来,按照中央组织部等6部委关于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推动第一批10个科技特派团深入10个重点帮扶旗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孕育新的希望。


精准承接,让科技力量“落地生根”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然而,在高寒广袤的北疆农牧区,人才、科技一直是最短的那块“板”。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大都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劳动力不足、急需人才引进困难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建立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为了让科技力量全面“落地生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做好面上统筹、片上对接、点上覆盖工作,畅通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设立联络服务办公室,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络员和召集人协调机制,完成自治区、旗县与各个特派团三方对接,让各旗县牵头配合科技特派团对农牧业产业发展深入调研,并有计划向有关部委备案,督促落实落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二处调研员崔治中向记者介绍。

开局争先,起步就要提速。各重点帮扶旗县认真梳理产业需求清单,“高位推动”做好对接,促使科技特派团与地方产业精准匹配。正镶白旗、巴林左旗等旗县还建立了“包乡联村”机制,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分别设立5至8个产业组,集中20位左右不同产业背景的对口专家,配备本土科技骨干,共同包联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实现全覆盖。

尽管遭受疫情影响,在北疆大地,科技人才“上山下乡”迎来一轮又一轮热潮。2022年4月初,5个产业组深入鄂伦春旗各乡镇村屯对种养大户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当地的种养情况,基本摸清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5月初,牧草产业组专家深入正镶白旗开展实地调研,找准开展科技服务的突破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奠定了基础;6月,水稻产业组来到扎赉特旗实地调研,对农户加强田间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秋收做好准备。

“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有效解决重点帮扶旗县技术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发挥带动产业兴旺、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精细服务,让科技力量“开花结果”

8月的内蒙古大草原一碧千里,放眼望去,田成方、路相通。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杏花村合作社里,水稻大户颜景西高兴地谈起秸秆处理技术给农田带来的变化:“自从禁止焚烧之后,上一茬秸秆经常烂在地里,影响下一茬水稻插秧,现在几位科技特派员帮助我们加入微生物腐熟剂,实现秸秆还田,还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后再也不愁秸秆怎么处理了!”

颜景西口中的特派员就是以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兴建为组长的水稻产业组成员,他们通过现场了解育秧情况、指导栽培技术,也有了新发现:“有种植户将稻茬和羊粪混合在一起发酵,做成有机肥,变废为宝,还能起到土壤改良的效果,这一方案值得推广。”徐兴建说。 

农业一旦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迸发出无穷的潜力。科技特派员不仅帮助地方攻关技术瓶颈,还围绕当地产业和农业需求,助推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和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获得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认证后,我们星耀小镇的西瓜有了金字招牌,名声外扬,销路更广、价更高!”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星耀镇永合村的种植大户们高兴地说。这一资质的成功申请,凝结了科技特派员的汗水,西甜瓜产业组组长、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捷介绍:“我们和当地农业局帮扶组工作人员一起,做好做实组织材料、品质化验、送检等工作,打响了星耀小镇西瓜品牌,提高当地西瓜溢价,反哺农户。”

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广大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一个个响当当的地方特色品牌脱颖而出。在库伦旗这一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科技特派团肉牛产业组多次深入嘎查村,创建了库伦旗肉牛品种改良博士工作站,协调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重点单位17名博士专家入驻工作站,为库伦旗肉牛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商都县,马铃薯产业组引入自主选育的马铃薯旱作新品种“蒙乌薯”,并进行大田试验,同时安排26个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通过主攻单产、改善品质,辐射带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了马铃薯生产能力。

据统计,科技特派团工作开展以来,各团成员完成实地调研366次,已覆盖22个主导产业,指导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6个,推广新技术169余项,10个重点帮扶旗县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均有明显提升。


精心培带,让科技力量“枝繁叶茂”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

“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科技特派员是智慧的‘火种’,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才能点燃乡村振兴的‘热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引进一个人才,带活一个团队。多地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培带机制,带动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展现作为。巴林左旗建立包联专家与乡土人才捆绑帮带机制,每名专家培带2名旗级包联科技特派员、10名乡土人才,实现“专家带骨干、骨干带能人”。鄂伦春旗分门别类建立各产业组与当地乡土人才的“微信群”,实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正镶白旗为青年农牧民、种养殖大户等发放了科技特派团便民服务卡,标明了科技特派团成员姓名、联系方式、主攻方向等,搭建起“点对点”咨询指导的桥梁。

2022年,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化德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尹玉和的工作日程上有两个关键词:“化德县”和“土豆”,他在年度总结中认真梳理了2022年的帮带成果:驻点服务覆盖18个乡镇、线上线下培训11场次,累计培训442人,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员42人。

因为疫情频发,区内外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受到影响。尽管有些遗憾,技术帮带的成果却实实在在惠及群众。多次向尹玉和请教过的化德县土豆种植大户王自力说:“专家们蹲在地里手把手地教,还针对2022年气候干旱,指导旱作保苗的办法,我们将学到的技术用到自己的地里,2022年的出苗率从2021年的80%提高到90%以上。”多位种养殖大户都表示,乡亲们心气顺了,观念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高了。

从全区来看,本土人才培养帮带“成绩单”也很亮眼:10个重点帮扶旗县共培育培带本地科技特派员876人,新增“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659人,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10万人次,农牧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如今,科技特派团撒播的智慧火种正在蔓延。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科技特派团日常沟通、联席会议、协商议事、关心关爱等工作机制,为其发挥作用搭建更广平台、营造更好环境。可以预见,严冬过后,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科技让致富之花开得更盛……


编辑:
信息来源: